友情链接
《寻找智美更登》与《寻找刘三姐》:“寻找”母题探究及共同体语境下的再审视
陈林瑶;智美更登与刘三姐分别是藏族和壮族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文化中的瑰宝,《寻找智美更登》与《寻找刘三姐》分别汲取其中的可贵养分,进行影视改编与二次创作。两部影片虽聚焦于迥异的地理地域与文化载体,但都涉及文化寻根与自我身份认同的“寻找”母题,在探究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文化的阵痛与传承命题时产生了深刻的对话。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境下,两部影片的“寻找”有了新的思索维度空间。前者,智美更登的无私奉献精神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它不会消逝,而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时代发展中得以弘扬;后者,刘三姐文化与山歌文化形成维系华人与祖国的重要精神纽带,促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自我认同。
外国人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短视频中的中国形象——以TikTok上的8位短视频博主为分析对象
蔡之国;葛辉;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战略。本文以TikTok平台上8位对外讲述“中国故事”且具有传播力的外国视频博主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对他们视频内容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这些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短视频呈现了中国现代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形象、丰富多元的文化形象、勤劳朴实友善的国民形象、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形象。尽管这些形象建构较为表面,且并不能完全涵盖中国形象的全部内涵,但“他者”的叙述视角以及讲述或展示的叙述声音,有助于打破对外传播中的文化壁垒,改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刻板形象,消除西方民众对我国的误解,进而进一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水平和中国的软实力。
个人IP视域下洋网红在国际传播中的中介机制研究——基于甲亢哥中国行的案例分析
李若瑜;在当前全球传播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个体洋网红以更加个性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为中国形象的海外呈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以“甲亢哥中国行”系列直播与视频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洋网红如何通过情感共振与算法共谋在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他们以情感的真实性与平台赋权机制为依托,在日常叙事中淡化政治色彩,有效缓冲了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障碍。通过转译性的表达方式,将中国文化内容转化为更贴近用户理解和分享习惯的信息,成为连接文化与受众的重要中介。不过,个体洋网红仍面临表达局限、平台依赖度高和真实性不足等问题,应警惕其局限性,而重点发挥其传播优势,使其成为在官方传播之外灵活有效的有益补充。
中国长视频平台海外传播研究
何江;田馨月;近年来,中国短视频平台在海外收获了日益增长的用户群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长视频平台的海外传播征程却遭遇诸多困境,诸如因受众群体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差异、传播内容呈现出的单一化与同质化倾向以及传播渠道受到的冲击等问题。本研究基于长视频平台海外传播面临的这些困境,深入探寻中国长视频平台实现海外有效传播的可行路径,具体涵盖通过调适多元文化差异增进文化认同感、坚持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并遵循本土化原则,以及践行媒介融合发展理念打造精彩视听盛宴等方面。
社会视角下中国电影现代性与民族性研究
焦道利;夏丝雨;本文分析了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概念及其在电影艺术中的表现,并将中国电影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演进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现代性萌芽与民族性奠基、现代性成长与民族性融合、现代性飞跃与民族性自觉以及现代性反思与民族性新构。同时,结合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呼吁突破西方理论框架的束缚,积极培养本土学者的创新思维,以此推动中国文化在全球多元化格局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这一呼吁旨在确保中国电影在现代化浪潮中,既能坚守民族之魂,又能从深厚的民族传统中汲取现代性的养分,从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信息
主管:广西广播电视局
主办:广西广播电视台
出版:广西广播电视报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视听》编辑部
ISSN:1674-246X
CN:45-1342/G2
出版周期:半月刊
编辑:何燕 张晔 蒙春燕 周毓 李文宗 杨姣姣
电话:0771-2632550
邮箱:gxshiting@163.com
微信公众号:shitingbjb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七星路123号《视听》编辑部
邮编:5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