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

业界参考

  • 湖南卫视节目生产管理研究——以《巧手神探》为例

    邓少华;

    本文以湖南卫视2020年第二季度季播节目《巧手神探》为切入口,通过对湖南卫视节目生产管理的研究分析,发现其管理制度的优缺点。结合当下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为湖南卫视及其他广电媒体节目生产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2020年11期 No.163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现象级综艺节目在网络社交平台的传播策略探析

    杨子琦;

    近年来网络快速发展,短视频APP和社交媒体应运而生,满足了人们日常交流和娱乐的需要。现象级综艺节目的大热,离不开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展现了网络社交平台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传播范围的扩大化、传播效率的高效化等优势。打造现象级综艺节目,应重视噱头式的宣传、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大V公众号的推广、粉丝营销、节目梗的挖掘。

    2020年11期 No.163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浅析融媒体环境下综艺生态的营造——以爱奇艺《青春有你2》为例

    谢良铨;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环境的日新月异带给综艺节目的影响日趋深入。在"网络+社交媒体"的综艺互动化新时代,综艺网络生态的营造愈发重要。本文以爱奇艺《青春有你2》为例,从综艺生态的改变、综艺生态营造的实际操作两方面对融媒体环境下综艺节目生态链的形成塑造进行论述。

    2020年11期 No.163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 ]
  • 转型MCN:传统广电的迭代升级

    艾雪旸;周圣;

    MCN如同一个中介公司,上游对接优质内容,下游寻找推广平台,实现商业变现,与广电体系有着天然的高适配性。转型MCN,是传统媒体在经营压力之下的主动求变,更是广播电视向新型主流媒体迭代升级的重要选择。

    2020年11期 No.163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关系赋权范式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路径探析

    王影;

    互联网激活了"个人"这个基本的社会单位,改变了传统媒体所形成的传播格局,关系资源在建构媒体影响力方面的价值愈发凸显。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要以激活县域关系资源为突破口,以与用户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为目的,从渠道、内容、服务三个方面全面发力,注重激发用户情感共鸣,赢得用户的情感认同,从而实现凝民心、聚民意的传播效果。

    2020年11期 No.163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融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发展的困境与破局之道

    刘笑男;

    在Web3.0时代,中国电视身处全球化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智能化传播新环境,出现种种"电视将死"的论调,中国电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机遇。本文总结融媒体时代中国电视的发展新环境和优势,探讨中国电视的发展危机与破局之道。

    2020年11期 No.163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论坛

  • 技术赋能内容:5G时代视频产业链的发展路径

    邓倩;董银娥;

    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我国视频产业生态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本文聚焦我国视频产业对5G技术应用的现状,结合网络视频和传统广电网两个层面,对5G时代视频产业链发展图景进行分析。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等基础技术结合将广泛赋能视频行业,从产品、平台、终端用户和应用服务四个主要节点重塑并升级我国视频产业链。

    2020年11期 No.163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接受美学视域下互动视频的美学特征研究

    杨光正一;

    互动视频创作者以观众的审美期待视野作为画面选择导向的标准,通过情景建构和剧情走向的分叉路预设,将活跃在创作者心中的"潜在的读者"形象具象化,并通过打破"第四堵墙"将"读者视域"和"文本视域"进行融合,在"不确定之域"中通过观众的节点选择填补"空白与未定性",真正意义上赋予观众参与作品意义建构的权利。在这样的选择中产生的互动视频作品,使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而完成了以观众为中心的多样化和差异性的影视作品创作。

    2020年11期 No.163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 ]
  • 台湾新电影的文化调性探究

    曹荣荣;

    台湾新电影的文化调性体现在主体性、人本主义及现代性交织的复调变奏中。台湾新电影立足于本土经验,并试图通过个体化表达实现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其在高扬人本主义的价值立场中凸显对文化现代性的追求,进而以文化反思的态度审视社会发展中的现代性问题。

    2020年11期 No.16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私语与呐喊:私纪录片的真实观念探究

    王攸宁;

    近年来,私纪录片的大量涌现已成为纪录片创作由宏大叙事向平民叙事进而向私人叙事转变的有力注解。私纪录片的叙事特点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关于纪录片真实观念的讨论,其核心仍然是创作者如何处理客观记录与主观创作之间的问题。而私纪录片的发展让主观真实和心理真实被纳入纪录片真实的讨论范围,也让纪录片真实观念从哲学层面延伸到心理层面。

    2020年11期 No.163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 ]
  • 纪录片建构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方式

    许光;

    本文从创伤记忆呈现与集体意识激活以及辉煌记忆展现与国民自信提升两个方面探讨纪录片建构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方式。纪录片通过对国家创伤的集体唤醒与激活、对历史在场的符号遮蔽与表征、对当下社会辉煌成就的强化和凸显,书写集体记忆,增进国民的国家认同感。

    2020年11期 No.163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从近年的文化题材纪录片潮看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杨博雅;

    文化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牵,文化的脉搏与国家的脉搏紧紧相连。纪录片作为一个国家的相册,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对内提升文化自信、对外提高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是建设文化软实力的必要环节。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大热的优秀文化题材纪录片的研究,分析纪录片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做出的具体贡献,并对未来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020年11期 No.16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 ]
  • 数字时代纪实影像真实观念的嬗变

    马月飞;赵珣;

    纪录片的核心美学是真实,然而影像与现实像两条平行线,因此对真实的追求也永无止境。数字时代的纪实影像仍延续这一探索,同时尝试性构建符合互联网环境的真实美学理念,即正确价值观导向的情感真实、典型性格凸显的个性描摹、意识流形态的记录真实。

    2020年11期 No.163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视听研究

  •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团综节目的策划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

    曹佳;

    团综类节目本身的刺激性与娱乐性使其在近几年呈井喷式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内容、模式的同质化。而湖南卫视通过将团综选秀模式"陌生化",打造出爆款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大受好评。本文对该节目的节目定位、内容构成与仪式构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该节目策划的成功之处,以期为综艺类节目策划提供参考。

    2020年11期 No.163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 ]
  • 浅析《巧手神探》的叙事策略

    邓黎明;

    湖南卫视《巧手神探》聚焦匠人和手作,通过神探甄别解密的模式,以娱乐的方式传递匠人匠心,获得了收视和口碑双赢。节目通过打造沉浸式的手工世界,借助极致的多线叙事和物以传情的叙事策略,强化了节目的对抗感、戏剧张力和节目立意。

    2020年11期 No.163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狂欢理论视域下对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2》的文化解读

    刘学;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网络综艺节目的"井喷",观众拥有了释放自我、追寻自由平等的舞台。本文以互联网文化的狂欢化典型代表《青春有你2》为例,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三个方面分析节目的狂欢特质,最后对网络综艺节目进行狂欢文化思考。网络综艺节目只有在保持自身狂欢特质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避免内容过于低俗,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2020年11期 No.163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10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 ]
  • 《早餐中国》的共情传播策略分析

    尚悦;

    作为一档百集美食短纪录片,《早餐中国》以短小精悍、精品鲜活的内容,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双赢。它运用共情传播的技巧,迎合国人早餐情结与短视频潮流,用真实性赢得认同,以贴合日常的百态故事引发感悟,通过互动与沟通提高被接受度,使受众与纪录片内容在情感上达到了最高频率的共振。

    2020年11期 No.163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8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 ]
  • 传播视域下“断舍离”生活理念的文化价值——以《花花万物2》为例

    王帅;

    综艺节目《花花万物2》,既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倡导理性消费,探寻消费社会符码操纵的解构路径,促进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转变,又在当下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现象盛行的语境中,传递主流价值观,呼唤人们回归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节目彰显媒体社会责任,培养大众公益意识,传播正能量,有效地引导大众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态进行审视与思考。

    2020年11期 No.163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选秀综艺“101模式”的引进与发展

    王祎心;

    近年来,选秀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其中最亮眼的节目模式便是引进自韩国CJ Mnet娱乐公司的偶像养成"101模式"。本文通过对原版节目及国内偶像选秀综艺制作情况的梳理及分析,探讨"101模式"引进后在国内综艺市场的发展状况。

    2020年11期 No.163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10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式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之道——以《奇遇人生》为例

    张艺馨;

    《奇遇人生》凭借真实记录的风格、多元的主题内容给真人秀节目带来了几分惊喜,在观看之余也提供给大众一个思考人生的方向。本文主要从节目形式、拍摄理念、主题设置及独特魅力等方面浅析《奇遇人生》的成功之道。

    2020年11期 No.16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7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新媒体语境下文博类电视节目的文化传播模式探析——以故宫题材电视节目为例

    翟子晴;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整合学术资源,以影视为主要手段,策划拍摄有关故宫题材的影视产品,寻求符合新时代特点的方式,彰显故宫文化的魅力。本文以故宫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为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新媒体时代故宫文化的传播模式。

    2020年11期 No.163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 ]
  • 浅析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徐昊澍;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反响。本文以当下"爆款"文化类节目为案例,提出未来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方向,并阐述如何拓展各种不同的文化、如何利用好新兴的媒体技术、如何将未来文化事业与文化创意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期为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创新提供建议。

    2020年11期 No.163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
  • 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综艺节目类型与形态的转型及变迁研究

    雷英;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转型、变迁是在21世纪初开始的。从《欢乐中国行》到《中国诗词大会》,电视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节目类型的变迁历程。综艺节目的转型与变迁有其深刻的媒介环境背景及发展动力。构成综艺节目形态及类型的簇群元素经过"裂变与聚合"的演化、变异,经过媒介政策"限娱令"的规制,最终形成了既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神韵又顺应世界电视发展潮流的新综艺节目类型——电视文化综艺节目。

    2020年11期 No.16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2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 ]
  • 电视节目《中国篮球众人谈》的文本分析

    王子纯;

    电视节目《中国篮球众人谈》以群际交流的形式逐步形成话语建构,主持人和嘉宾以中国男篮在2019FIBA篮球世界杯中失利的表现为切口,对中国篮球的历史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积极构建中国篮球及其相关人物的形象,促进情感和思想的传递,强化体媒人物与社会的沟通和分享。

    2020年11期 No.163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区县电视台节目的本土化探析

    蒋焰;

    区县电视台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地理位置都有局限性,电视台的发展水平不高,受众主要是本地的人民群众,辐射范围相对较小。本土化就是从区县电视台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具有地方性特色的电视节目,避免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竞争,不失为区县电视台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节目本土化为切入点,结合区县电视台的有关情况,阐述区县电视台节目本土化的现实意义,探讨区县电视台节目本土化发展的策略。

    2020年11期 No.163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探索协商民主新方式 凝聚八桂振兴新共识——浅谈《桂在协商》的传播实践

    郑坦诚;

    《桂在协商》是广西首档电视协商栏目,以"发出委员履职声音凝聚协商共识"为宗旨,搭建政协委员建言履职的新平台,拓展协商民主的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政协的智慧力量。本文以《桂在协商》为例,浅谈协商栏目的传播意义与传播实践。

    2020年11期 No.163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挣扎、“被看”与成长:浅析热播剧《三十而已》中的女性形象传播

    付媛;

    本文以《三十而已》中三位女性主角形象为研究对象,从爱情与事业"、被看"视角与成长主题等方面分析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传播。在影视剧创作中,要摒弃成见和歧视,积极传播女性话语和女性主体地位,实现女性自我身份认同。

    2020年11期 No.16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1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国产剧进军韩国市场的现状及对策

    姚心钰;林雯;蔡瑜琳;樊静冰;

    电视剧出口是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国产剧出口为我国扩大文化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出口到韩国的电视剧成为韩国汉文化爱好者了解汉文化和学习汉语言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分析国产剧在韩国市场发展的现状和推动国产剧出口韩国的优势,结合多个电视剧出口的成功案例,提出推进国产剧出口韩国的对策。

    2020年11期 No.16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影视剧对大学生结婚观影响的效果分析

    刘珅珅;

    影视剧通过对现实世界的二次构建,表达了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想象,使观众获得代入感,产生满足。大学生正处于对爱情充满期待的年纪,很容易受到影视剧的影响。本文结合培养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对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观看影视剧的调查,分析影视剧对大学生结婚观的影响。研究显示,观众的观看行为、观看动机、观看态度,对结婚观均有显著影响。影视剧在不断满足观众观看需求的同时,对塑造大学生结婚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0年11期 No.16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5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从跨文化传播到影视翻拍的本土化叙事

    陈微;

    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加之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国外电影电视剧的获取渠道越来越便捷,在内地的传播中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国外原有的影视作品具有大量受众,影视翻拍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众多影视翻拍作品水平良莠不齐,如何从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实现影视翻拍的本土化,达到口碑票房的双丰收,是创作者在进行影视翻拍创作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2020年11期 No.16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爆发改写影视创作生态

    吴雁飞;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促使我们进入到碎片化信息时代。短视频作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网络视听服务业态存在于融媒体时代,以时间短、制作快、传播广、互动强等特点吸引了巨大的流量。近年来,短视频的兴起和爆发给影视创作生态带来了诸多变化。

    2020年11期 No.163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 ]
  • 美国影视迷群文化中共同体想象的传播学探究

    陈冠华;

    随着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迷群在互联网上的狂欢行为愈发证实了巴赫金提出的"一个万物皆可狂欢的世界"的论断。在互联网这个想象的狂欢广场上",迷"们不再只是浅层的"文本盗猎者",而是成为文本的生产者与意义的消费者。本文以影视帝国美国为背景,对其庞大的影视迷群的共同体形成原因进行阐释,剖析如今技术赋权、话语权下放后在尼采所言的"上帝已死"的新媒介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青年亚文化群体群像。

    2020年11期 No.163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互动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究

    王春茗;

    互动剧作为一种新的视频类型,逐渐走进观众视野。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端的迅猛发展,互动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结合具体案例,对互动剧这一新兴的视频模式进行探究,为互动剧的发展提供参考,推动互动剧形成更好的发展前景。

    2020年11期 No.16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融媒体生态下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营销思路

    赵悦;

    左右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元素不是单一的,各种元素往往联系在一起,互相影响。本文试图把这些元素分清类别逐一研究,厘清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纪录片营销思路较之过去的转型变化与新的趋势。

    2020年11期 No.163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作为影像知识形态的纪录电影研究知识图谱

    周悦;王建祎;

    纪录电影的魅力是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的影像纪录价值,而纪录电影作为特定的影像文本生产实践,不仅推动着影像公共话语的产生,同时在社会公共议题的重构上也起到了助推作用。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5.0量化分析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突现词检测的知识图谱,全景展现我国纪录电影研究的热点及前沿趋势,以期为推进影像知识生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020年11期 No.163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浅析短片反转叙事中视听手法的运用

    李惠妃;

    反转叙事手法在各种类型叙事中都具有普适性。在追逐注意力经济和"眼球效应"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尽快抓住大众注意力,让内容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脱颖而出,成为各个类型、领域影像创作者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反转叙事探索和短片的不解之缘,并从视听角度分析常用的反转叙事手法,为短片创作中的反转叙事手法运用提供借鉴。

    2020年11期 No.163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动画表现形式在中国元素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汪冰蟾;

    随着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国元素的融入将发挥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效用。本文从动画表现形式的传播优势出发,结合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主题动画影片《团圆》与1998年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两个典型案例,探讨动画表现形式在中国元素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其存在的问题与启示意义。

    2020年11期 No.163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 ]
  • 明星祝福视频产业链受众需求及问题分析

    周文佳;

    作为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个体,明星传播发言对粉丝受众起到引领作用。近年来,受众对明星偶像的欣赏崇拜需求产生了一条以明星为核心的祝福视频产业链。随着该产业链的发展,在其牟取暴利的同时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从明星祝福视频产业链的形成源头入手,探究明星祝福视频产业链的受众需求,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2020年11期 No.163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浅谈视频艺术在舞台呈现中的美学意义及实践

    侯觉;

    近十年来,视频艺术大量运用在电视晚会、文艺晚会上,给舞美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式,舞台的实践也证明了视频艺术的优势和更新的美学意义。晚会视频的设计要有舞台美学的概念,用特殊的视频技术和艺术语言去创造舞台的空间美感,为表演服务。

    2020年11期 No.16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视听解读

  • 从DAU系列看电影创作

    吴佳朋;

    DAU系列自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也不断受到检视。它的产出是电影类型创新的重大突破,也指明类型创新的方向。随着DAU系列影片面世,一些问题浮出水面,同时它的热度也进一步印证了当今电影的审美趋势与创作走向。

    2020年11期 No.163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的声音叙事功能探析

    江嘉玲;

    本文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为研究对象,基于语言、音乐及音响三元素,从叙事情节建构、人物塑造与情感刻画、叙事空间环境效果的角度分析声音在影片叙事中的独特作用,进而解读电影声音艺术的叙事功能。

    2020年11期 No.163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0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从影片《找到你》看女性的自我处境与性别话语

    张梅;欧阳琪;

    影片《找到你》与以往的女性主义电影相比,在叙述视角上显然有了转变。它不再将视角对准女性群体的弱势地位,而是以两个女性形象——律师和保姆,来体现当代社会女性的生存现状。当女性在职场逐渐"精英化"并冲击男权意识时,其职业与"母亲本职"带来的双重困境,构成了影片的主要矛盾。其中,男性角色虽被弱化,但依然存在于潜在结构中。本文从当代社会女性个体的生存现状出发,探讨当下社会语境中女性性别话语的新变化。

    2020年11期 No.163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8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 试论《金陵十三钗》电影改编之失

    章简宁;

    《金陵十三钗》作为一部改编自女性主义小说的电影,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面临着与小说文本不同的媒介特性和受众条件,在叙事上受到一定影响。电影《金陵十三钗》具有原著中的女性主义被遮蔽、人物形象因迎合而扁平重构的缺陷。

    2020年11期 No.163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重构现实的电影之窗: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知识社会学探赜

    王建祎;周悦;

    作为一部"社会派电影",现象级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并非真实却根植于现实,讲述了韩国普通女性金智英前半生的人生历程,并引起了韩国社会空前的舆论两极分化与对立。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切入,试图对女性视角下的影像话语、作为知识话语的议题构建及通往社会变革的影像知识三个方面,对该电影进行逐层深入的分析,探寻其中影像知识与社会存在的互文性表征。

    2020年11期 No.163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1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 ]
  • 身体表征与情感欲望——《小城之春》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比论析

    魏楠楠;

    《小城之春》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两个电影文本的导演之间存在着空间的距离和文化的差异,但这并未影响他们探寻理想人生的态度。本文以这两个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考察对象,分别从空间叙事展示的爱情观、身体叙事呈现的情欲观、伦理道德折射的文化观三个方面来对比分析,阐释两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以及选择倾向。

    2020年11期 No.163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2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从语义场角度阐释社会现实题材电影——以电影《寄生虫》为例

    邹菲;

    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寄生虫》在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后引起了各界强烈关注。本文从影片语义场构成的角度对影片《寄生虫》进行阐释,梳理影片结构,引发观众对于韩国现实主义电影中隐喻语义结构的思考。《寄生虫》中表现的现实意义以及影片中导演精心设计的细节,都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2020年11期 No.163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9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韩国电影《恐怖直播》的镜头语言分析

    江佳玉;

    影片《恐怖直播》讲述了一起炸毁首尔麻浦大桥的恐怖袭击事件。在单调有限的新闻直播间拍摄场景中,影片通过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来实现推进影片叙事、展现角色心理变化、深化电影主题、增强观影体验等效果。并且,电影运用特写镜头、运动镜头、长镜头等多种镜头语言讨论了有关媒体、政治、权力等众多议题,是一部典型的小空间大格局的影片。

    2020年11期 No.163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下载次数:1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互联网时代的真相谜踪——解读影片《网络谜踪》

    魏诗云;

    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与时代症候,通过对《网络谜踪》这部伪纪录桌面电影的分析,阐释影片内涵,揭示当下信息世界的痛点,为理解电影以及理解互联网时代提供新的视角。

    2020年11期 No.16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双子杀手》:镜像理论下科技与情感的融合

    刘心依;

    数字技术一直都是好莱坞电影的特点之一,酷炫的技术可以带给受众视听上的刺激和感染。在追求更高技术的同时,情感的表达也成为需要平衡的一个方面,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自然不能缺少创作者的思想和灵魂。李安导演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在科幻色彩中添加了浓烈的情感表达。

    2020年11期 No.163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虚幻与现实:电影《燃烧》的隐喻运用

    刘婧雯;

    电影《燃烧》以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为叙事基础,同时借鉴了美国短篇小说《烧马棚》,表达了导演对当代社会的看法。影片中充满了象征和隐喻。本文立足于影片情节发展,对其中的细节及其背后的隐喻进行分析。

    2020年11期 No.163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2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边缘群体在当代电影中的内涵表达——以电影《月光男孩》为中心的考察

    王江川;

    在以异性恋为主流文化的当今社会中,同性恋题材作为亚文化,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社会的包容性与开放化程度的提高,使以同性恋为题材的电影增多。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月光男孩》通过男孩的成长过程,呈现了同性恋者对自身身份的焦虑与困境,最终完成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人生选择。本文通过对电影《月光男孩》进行文本分析,探求当代电影中"同性恋群体"这一"边缘群体"所承载的作用。

    2020年11期 No.163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2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复古影像浸染下的现实困境——评《小丑》的影像艺术表达

    樊亚;

    《小丑》是一部独立于DC宇宙的非常规漫改电影,影片不但在叙事上开辟出一条与常规漫改电影截然不同的道路,还在影像上呈现出极具特色的风格特征。影像质感散发出浓郁的复古气息,再现了故事发生的年代。光线及色彩的设计除常规叙事功能,还起着一系列隐喻、象征的作用,展现现实困境的同时传达出对人性及社会体制的思考。

    2020年11期 No.163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4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地球最后的夜晚》

    欧旦阳;

    2D+3D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以独特的电影语言呈现了主人公罗纮武生活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挖掘他心灵深处的破碎和失落,并以极其浪漫的方式让其将爱情、亲情、友情一一寻回,获得与自我以及与世界的和解。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对《地球最后的夜晚》进行解读,以揭示当代人们的精神危机,探讨实现和谐幸福生活的途径。

    2020年11期 No.163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从《路边野餐》看毕赣电影的超现实主义建构

    楼俊辰;

    超现实主义诞生于上世纪的欧洲,在电影、文学、绘画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毕赣的电影《路边野餐》是中国电影界少有的使用大量超现实主义手法的电影,极具个人风格和诗意色彩,获得了文艺工作者的极大赞誉。本文尝试通过《路边野餐》,对毕赣电影的超现实主义建构及其蕴含的后现代美学艺术价值进行分析。

    2020年11期 No.163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7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毕赣导演超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研究

    王瑶;

    毕赣导演的电影《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充斥着浓郁的个人叙事风格,在国际国内斩获众多奖项,赢得多方赞誉。毕赣擅长运用非线性叙事、超长镜头和诡谲的"莫比乌斯带"式的移动镜头等超现实主义手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编织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本文从影片主题、叙事技巧和影片的哲学式思考等方面来对毕赣导演的超现实主义电影风格进行探究。

    2020年11期 No.163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1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作者论”视域下万玛才旦电影中的纪实美学研究

    王晓;

    万玛才旦拥有导演和编剧双重身份,其独具个性表达的藏族电影蕴含着独特的个人风格,故其影片的"作者电影"身份毋庸置疑。他的影片在拍摄手法、视听语言、主体表达等方面都呈现出"作者电影"的纪实美学特征。

    2020年11期 No.163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8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 ]
  • 贾樟柯电影的“时代记忆”建构方式——以《二十四城记》为例

    苗雨昕;

    贾樟柯的电影一直以独特的手法与别致的视角,游走在商业片之外,徘徊于各大世界级奖项之间。其作品往往利用新颖的创作方式,引起受众群体强大的时代共鸣。本文以电影《二十四城记》为例,从影片主题、人物、语言等多个方面探究贾樟柯电影中的"时代记忆"构建方式。

    2020年11期 No.163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3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台湾新电影“迎来送往”与“去向何方”的母题探究

    胡芷语;

    作为台湾新电影两大挥之不去的终极母题",个人自叙"与"在地意识"承载与见证着台湾电影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流变历程。本文从"来处"与"去处"两方面,结合不同代际台湾电影人的创作实例、发展脉络与现实语境,阐述台湾新电影时期不同创作者在"个人自叙"与"在地意识"方面的异同点。

    2020年11期 No.163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过滤器”和“放大器”——论电影剪辑中的加减法原则

    江泓;

    电影的情节张力,是通过结构编排和剪辑节奏体现的。电影创作者根据创作需求,从特定的情境中选择他认为重要的部分,舍弃冗余的部分,用剪辑的手段表现出来。导演和剪辑师并不打算把客观事实用人们日常能够观察到的那种方式予以重现。简言之,加减法则即"过滤"多余镜头",放大"电影中的核心内容。

    2020年11期 No.163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1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浅析偶动画《阿古顿巴》的传播

    蒙麒羽;

    阿古顿巴是藏族民间传说中智慧和理想的化身,他聪明机智、勇敢善良。西藏天利经济文化发展公司运用3D打印技术拍摄了定格偶动画《阿克顿巴》,此动画在201 8年6月上映并广受好评。本文分析偶动画《阿古顿巴》的传播,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影视化传播提出建议。

    2020年11期 No.163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回望《持摄影机的人》

    鲁秀全;

    纪录片发展到今日,已然形成了一套完整且系统的分类、创作和评价体系,其成熟离不开千千万万纪录片工作者前赴后继的探索实验。当我们回望历史,会发现有些影片在纪录片的萌芽阶段便已经开始挖掘其在内容、形式与风格上的各种可能性,《持摄影机的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本文对纪录片《持摄影机的人》的类型、结构构成和蒙太奇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

    2020年11期 No.163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6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以自然之物言情”:纪录片《第三极》的符号解读

    镇玉玲;

    2015年,作为中国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呈现了一方净土之上极富感召力的动态影像,获得社会广泛好评。值得探究的是,创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借助了大量蕴含特殊意义的符号,并利用象征符的互动来讲述中国故事,传递出独属于西藏的自然与人文情怀。本文试图从《第三极》的符号选择、符号互动叙事、符号精神内涵三个方面出发,浅析符号背后的地域文化传播。

    2020年11期 No.163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4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从美剧《西部世界》看人工智能形象的美学价值

    雒晓阳;

    美剧《西部世界》是一部由HBO制作发行的科幻类电视剧集,畅想了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巅峰及其带来的巨大的娱乐与商业前景。该剧借故事呈现的人工智能形象,思考在人工智能不断精化逼真的技术时代,人工智能在哲学美学领域的价值体现与现象误区,包括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性、伦理等问题,并思索了人与人工智能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物种存在与美学问题。

    2020年11期 No.163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ALMA》:一部人性异化的镜像寓言

    樊黎明;

    西班牙动画短片《Alma》的魅力在于鲜明的镜像主题,故事表面上呈现了玩具店诱拐儿童灵魂的暗黑童话,而深层寓意却在于展现人类的精神困境,言说的是人类的自我认同危机。

    2020年11期 No.163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戏剧美学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以话剧《青春禁忌游戏》为例

    李林静;

    《青春禁忌游戏》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戏剧。本文运用叶莲娜的理想主义与"瓦洛佳们"的现实主义的冲突,对《青春禁忌游戏》进行解读。在多重性格和情绪构成了独立个人的情况下,影片的真相渐渐显露。这是一场处于青年阶段的人都在经历的"游戏",正义与邪恶并肩时,人们需要做出选择,和自己的青春来一场和解,这也是对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诠释。

    2020年11期 No.163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播音与主持

  • 晚会主持词的诗意美学风格探析

    王嵘;

    文艺晚会主持词的表达方式不同于日常写信或演讲的平铺直叙,它有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美学风格,致力于营造诗化的艺术境界。艺术性的主持词既可以展现诗歌的审美趣味,兼具音韵美、意象美和文辞美,又能平衡感性的抒情和理性的哲思,在唤起观众情绪的同时进一步引人深思。本文探讨文艺晚会主持词在抒情、意象、文辞、音韵和哲理几方面所散发的诗性魅力。

    2020年11期 No.163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播音主持副语言在朗诵表达中的表征问题研究——基于朗诵指导与教学实践

    焦庆中;

    在朗诵艺术表达中,有声语言是表情达意的主体,但副语言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对副语言的功能、作用及重要性已有相关论述,但在朗诵表达指导与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副语言在艺术表达中存在某些表征问题,这些问题与有声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甚至是错误密切相关。本文通过论述副语言的定义、作用与功能,分析副语言在眼神、表情、动作三方面的表征问题,给出基于朗诵指导与教学实践经验的调整策略,以期为相关专业的教学者和朗诵表达者提供实践参考与训练指导,更好地实现内容与技巧紧密融合的艺术语言表达。

    2020年11期 No.163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3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新媒体视域下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探析——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赵博宇;

    新媒体节目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播广泛等特点深受受众喜爱,对传统节目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相对严肃,难以让受众产生"共情、同理"。《新闻联播》推出的新媒体板块《主播说联播》以表达亲民、内容多元等特点吸引了大量受众。本文以《主播说联播》为例,探析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影响因素与实践特点,为未来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2020年11期 No.163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8K]
    [下载次数:10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 ]
  • 少儿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以《中国新声代》为例

    王麒闰;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音乐节目,少儿音乐节目的受众主要为少儿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尚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所以少儿音乐节目不仅要起到娱乐的作用,还要具有教育意义,这对少儿音乐节目主持人来说是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明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打造鲜明的主持人形象,才能改善少儿音乐节目主持人边缘化的窘境,增加少儿音乐节目的可看性。

    2020年11期 No.163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e聚焦

  • 微博热搜榜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安俊停;

    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在"使用与满足"的理论框架下,从受众角度对微博热搜榜进行研究,首先对热搜榜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分析热搜榜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后对热搜榜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审视。

    2020年11期 No.163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6K]
    [下载次数:19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 ]
  • “被绑架”的社交媒体用户——从数字劳工的角度浅析微博上的明星黑粉

    杨金馨;

    黑粉,是指恶意抹黑明星的粉丝群体,他们一面对艺人进行恶意嘲讽,一面又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关注艺人。从数字劳工的视角分析,微博上黑粉的行为看似是自由的狂欢,实则是被社交媒体"绑架"的数字劳工。

    2020年11期 No.163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4K]
    [下载次数:9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 ]
  • 网络视域下的群体身份认同探析——以“饭圈女孩”携手帝吧出征海外社交平台为例

    李祖阳;

    本文以"饭圈女孩"携手帝吧出征海外社交平台为例,探讨其如何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形成、加固群体的身份认同。通过分析发现,新兴网络群体有其独特的组织动员、表达方式,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会消融多元的身份边界,从而演化为一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狂欢"。因此,我们应警惕、重视非理性因素对网络空间的消极影响。

    2020年11期 No.163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下载次数:1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 社交媒体的泛娱乐化问题及成因分析

    孙文博;

    社交媒体已经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增进社会交流的同时,泛娱乐化现象也愈演愈烈。本文在探讨社交媒体泛娱乐化现象的基础上,对比波兹曼、基恩等著名学者关于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娱乐化现象的相关研究,针对社交媒体的特点,分析泛娱乐化现象存在的弊端和原因。

    2020年11期 No.163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9K]
    [下载次数:2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 ]
  • 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分析vlog的传播发展

    段霄旭;

    随着"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火爆,国内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15秒以内的短视频同质化严重,人们对短视频的需求趋于饱和,短视频发展进入瓶颈期。与此同时,vlog作为一种新型短视频形式进入大众视野。Vlog既具有短视频轻快、碎片化的特点,又承载了比较丰富的内容,将成为短视频市场下半场的争夺重点。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分析vlog这一创新产物是如何火爆的,可以使之获得更好的扩散传播。

    2020年11期 No.163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2K]
    [下载次数:1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 ]
  • 从“为湖北拼单”看淘宝直播对受众消费行为的影响

    王向军;

    2020年,电商直播带货风生水起。在社交电商风口下,淘宝直播在给受众带来更多优质的购物体验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淘宝直播受众更多地关注部分网红,而这种单一化、垄断化的发展不利于消费者购物。因此,淘宝直播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个性化,在提升娱乐性的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

    2020年11期 No.163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3K]
    [下载次数: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 ]
  • 奇观视域下“明星直播带货”的表达呈现

    张建龙;

    伴随着"宅经济"的发展与直播带货这种新消费模式的火爆",明星直播带货"应运而生,而这种消费现象也在媒体构建下呈现出奇观化特质。本文将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作为理论框架,从人物、视听、互动和叙事等方面探析"明星直播带货"这一媒体奇观的表达呈现,揭示其内在的传播逻辑。

    2020年11期 No.163 14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3K]
    [下载次数:1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 ]
  • 粉丝经济下淘宝直播间的互动行为及心理探究

    孙佳敏;

    淘宝直播作为网络直播与电商结合的主力军,自推出至今,发展迅速。本文结合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主播与用户双方在淘宝直播间的互动行为及心理特点,探讨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020年11期 No.163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7K]
    [下载次数:3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 ]
  • 信息过载背景下的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功能探析

    陈小燕;周洁;

    抖音短视频新闻的特色是把背景音乐当主角,使受众在听觉被激活的状态下阅读新闻。作为主流媒体的一种新媒介实践,抖音短视频新闻在突发灾难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消除了信息过载的不良影响。本文以央视新闻抖音号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为例,从告知功能、澄清功能、舆论引导功能和情感认同功能四方面阐明了主流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功能设置。

    2020年11期 No.163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3 ]
  • 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生产及传播效果探析——以《新闻联播》抖音号为例

    吴娟;

    本文通过分析《新闻联播》抖音号点赞量超过50万的视频,探讨《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特征以及如何提升传播效果、更好地服务用户。

    2020年11期 No.163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3K]
    [下载次数:1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9 ]
  • 基于产业链理论的移动短视频发展探析——以抖音为例

    孟鹭;

    如今,移动短视频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颇为流行的一种信息传播形态。本文结合产业链理论,将短视频产业链划分为内容制作、分发渠道、受众接受三个主要环节,并对当前短视频市场中的领跑者"抖音"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移动短视频产业链。

    2020年11期 No.163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2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 ]
  • 短视频中“沉默的螺旋”现象探究——以安徽省大学生为例

    程程;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视频内容丰富有趣,也让用户在浏览视频时更直观地感到某一话题环境下的"意见气候",由此影响用户的意见表达。"沉默的螺旋"是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本文以安徽省大学生为例进行调查,探寻短视频中"沉默的螺旋"现象,分析这一理论在短视频中的体现,并提出打破短视频"沉默的螺旋"现象的方法。

    2020年11期 No.163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1K]
    [下载次数:10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短视频审美价值提升策略探析

    刘乃千;

    近年来,短视频成为喜闻乐见、深受欢迎的娱乐休闲形式。短视频参与门槛低,且有很强的实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吸引了大量的创作者和用户。虽然短视频发展如火如荼,但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出现了很多内容低俗、审美价值低下的短视频内容。本文分析短视频审美价值缺失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

    2020年11期 No.163 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4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 ]
  • 期待视野理论下李子柒短视频热点现象探析

    左雪梅;

    网红博主李子柒凭借田园牧歌式的中国风视频名扬海内外。其视频内容在乡村环境、古法美食、人设造型和神秘感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美学意蕴,符合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理论的内涵。视野的期待系统在唯美田园风格的营造中悄然完成;视野的变化建立在受众社会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之上;视野的重构基于受众反馈后的改进及创作团队的精良制作。李子柒的成功为短视频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借鉴之路。

    2020年11期 No.163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9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 ]
  • 流动的现代性视角下“三农”短视频的乡村传播

    汪明伟;

    鲍曼认为,后现代社会就像液体一样,是不稳定的、不确定的、不安全的,跨区域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加剧了身处这种社会中的人们内心的彷徨与空虚。本文从"三农"短视频不同受众维度出发,认为视觉文化的尝鲜与好奇、时空压缩下的怀旧情绪以及共同体的扩张与弥合是其兴起的主要原因,进而分析"三农"短视频的乡村传播特点,探究其发展现状。

    2020年11期 No.163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8K]
    [下载次数:1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 ]
  • 祛魅、深描与重构:西南地区“丧葬文化”短视频展演

    杨凡;

    短视频的出现,让原本处于主流社会中的边缘文化得到了呈现的机会,西南地区的"丧葬文化"开始在短视频中自我展演。这种展演对于"丧葬文化"而言,是祛魅式、深描式、重构式的,对于边缘文化的媒介化传播具有深刻性与价值性。

    2020年11期 No.163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1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网络文学出版的短视频营销模式探析——以抖音为例

    张嘉文;

    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网络文学出版的营销提供了新渠道。本文以抖音平台上的网络文学出版营销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营销模式,通过分析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营销主体和形式,提出网络文学出版未来的短视频营销策略。

    2020年11期 No.163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7K]
    [下载次数:1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 ]
  •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吃播受众心理分析

    王晨;

    吃播文化的兴起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吃播是指主播将吃饭这种个人的生活化片段以共享的形式在社交平台、直播平台上进行展示,并以此吸引合拍的观看者进行打赏。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出发,把吃播的不同表现形式与吃播受众的心理相结合,探究吃播热潮下的受众心理。

    2020年11期 No.163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5K]
    [下载次数:1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 ]
  • 高校团委新媒体平台建设初探——以江苏开放大学“江城青年”微信公众号为例

    蒋敏;

    数字网络时代,高校在立足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加强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学生工作。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学校党委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教育、引导和服务学生方面担负重要职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本文以江苏开放大学为观察视角,以江苏开放大学"江城青年"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经验做法。

    2020年11期 No.163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4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 ]
  • 新闻传播学考研类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曹佳玉;王超群;

    本研究随机抽取52个新传考研微信公众号,考察它们的基本情况、推送内容、特点、微信传播影响力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新传考研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虽干货很多,但推送频率不固定、文字风格单调、售卖考研课程和资料价格昂贵、时事热点分析不够。对此,可以从推送内容、文案形式、菜单设置以及纵向发展等方面来优化新传考研微信公众号的发展。

    2020年11期 No.163 16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5K]
    [下载次数: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 ]
  • 个性化推送带来的“信息茧房”问题及反思——以“今日头条”客户端为例

    李曼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算法的个性化推送服务进入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提高了用户使用客户端的效率和准确率,另一方面也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之中。本文以"今日头条"为例,分析其个性化带来的"信息茧房"负面效应以及应对措施。

    2020年11期 No.163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1K]
    [下载次数:19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新闻与传播

  • 体育报道中的性别、国家与时空拓展——以三家国内媒体的2018年澳网报道为例

    徐沛;常开;李梦阳;龚昱文;

    体育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报道既是对赛事、对读者品位的反映,也体现出媒体对社会的认知。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三家中国媒体2018年所有澳网报道的标题,主要发现三个特点:其一,国家认同仍是职业体育比赛报道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国家认同在在特定情况下并不局限于中国,有时会拓展为东亚认同;其二,澳网报道中的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存在对亚洲其他国家女运动员的彻底忽视和报道女性外貌的刻板框架;其三,专业体育媒体通过时空拓展的方式(时间不局限于2018年,地点不局限于墨尔本)超越本届澳网,并体现出专业性。

    2020年11期 No.163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主流媒体的内容制作与传播方式转型——以央视新闻主播Vlog为例

    刘芸汐;

    5G时代,V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视频传播形态迅速进入了网络视频传播领域。本文基于拟剧理论,从报道的内容以及技术上分析央视新闻主播Vlog的呈现,探索我国主流媒体的发声者是如何运用这一新的传播形态在新闻报道中发挥作用的。

    2020年11期 No.163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8K]
    [下载次数:1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 ]
  • “Vlog+新闻”模式的时政新闻报道创新——以“食贫道”的“武汉vlog”系列视频为例

    董玉涵;

    随着vlog这一视频形式的兴起",vlog+新闻"的新闻报道模式在近些年的时政报道中多次被应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bilibili视频网站播出的、由央视新闻制作的"武汉vlog"系列报道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与传统时政报道相比,该系列报道在信息呈现、内容设置、语言表达方面都进行了创新。这些创新使时政报道内容与bilibili视频网站受众的偏好紧密贴合,最终使该系列报道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通过这些创新,该系列报道更好地达到了时政新闻陈述事实、引领舆论的目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使全国人民对武汉的抗疫工作有了更加充分和直观的认识。

    2020年11期 No.163 17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4K]
    [下载次数:10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 ]
  •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叙事策略的嬗变与反思

    贾润梅;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业发生了重大变革:新闻生产频率突破传统模式,实现7天×24小时的全时性报道;新闻生产主体由传统媒体拓展为传统媒体与公民新闻相结合,新闻生产领域相继出现传感器采集新闻、机器人新闻写作、算法推荐机制。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渐深化,技术发展与受众需求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叙事策略,新闻叙事在情节组织、文本来源、叙事方向、叙事视角和叙事时态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新闻叙事策略嬗变过程中出现的叙事煽情化趋势加强、叙事架构碎片化等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2020年11期 No.163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4K]
    [下载次数:7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 ]
  • 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的成因和应对研究——以“广州小学生被体罚吐血”事件为例

    许蔚祺;

    新媒体时代,新技术和网络传播手段的更新和发展,使得"后真相"以及"反转新闻"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同时",后真相"以及"反转新闻"的出现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无论是对个人、媒体、舆论环境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影响。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后真相的视角出发,选取"广州小学生被体罚吐血"事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反转新闻的成因,并从媒体、受众、互联网平台等角度探讨治理反转新闻的对策。

    2020年11期 No.163 1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4K]
    [下载次数:30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 ]
  • 他者图景:埠外媒体报道中的江苏形象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

    邱立楠;

    智媒时代",他者"对江苏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与媒体之间存在强关联。本文对《人民日报》154篇涉及江苏形象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内容最受埠外媒体关注;他者对江苏图景的议题分类丰富多元;报道基调为服务国家战略展现江苏作为。埠外媒体报道在江苏形象的选择和建构方面,还体现出新闻内容的显著性、报道内容的正面性和建构价值框架的指导性。在传播策略方面,应强化报道重心、主动"自塑",加强媒体融合,提升传播效果。

    2020年11期 No.163 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 ]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农村文化传播的挑战与对策——以快手土味视频现象为例

    高锦;

    伴随着当前短视频的快速传播,快手对于传播农村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快手明确自身的定位目标,深耕三四线城市,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快手也被打上了"土"的深刻烙印。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讨论快手视频对农村文化传播的影响,总结当前农村文化传播的挑战与对策。

    2020年11期 No.163 185-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5K]
    [下载次数:1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 ]
  • “信息茧房”和“圆形监狱”:智能传播时代的伦理失范问题

    张芹芹;

    当前智能化传播的兴起给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算法推荐、社交机器人、大数据传播等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信息接收和个人隐私等造成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出现算法偏见、信息茧房和圆形监狱等令人担心的后果。要想破除困境,避免算法专制和被监视,就要了解这背后的一系列机制,深度理解人工智能领域和人类认知领域的交叉与重叠。在智能传播时代潮流下",信息茧房"和"圆形监狱"无处不在,但是它们也并非是无法破解的难题。

    2020年11期 No.163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1K]
    [下载次数:1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 ]
  • 自媒体新闻整体性缺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王福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不只是由主流媒体报道,自媒体新闻也参与发布新闻报道。自媒体新闻在新闻传播领域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自媒体新闻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媒体报道新闻的过程中整体性缺失。自媒体用户对于传播的内容和速度有很大的需求,自媒体在满足受众需求时,需要坚持内容为王,制作出有价值、高水平的新闻。

    2020年11期 No.163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媒体时代下表情包的传播与反思

    庄善莹;邹辉;

    社交与媒体相融合产生了网络文化的衍生文化——表情包文化。表情包大大提高了话语表征的传播效果,受到了当今青少年的青睐和追捧。对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表情包传播,我们要开放地面对表情包的发展,以理性的态度应对其负面影响。

    2020年11期 No.163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4K]
    [下载次数:1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新媒体时代大连城市形象宣传的传播策略与途径

    姚麟;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城市的形象宣传成为政府关注的重要方面。新媒体时代,利用移动互联网社交软件,打造特色城市、品牌城市项目,成为众多城市的发展策略之一。本文从大连城市旅游文化资源现状出发,探索新媒体时代大连形象宣传的传播策略,提出大连形象宣传的传播途径。

    2020年11期 No.163 19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9K]
    [下载次数:10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 ]
  • 中国戏曲文化海外传播的意义、困境及对策

    李沛文;

    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中国戏曲文化的海外传播能起到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戏曲文化的传播承担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责任和使命,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中国戏曲文化的海外传播有助于外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实现跨文化传播交流,增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鉴于此,应增强中国戏曲文化海外传播力度,扩展其深度和广度。

    2020年11期 No.163 19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7K]
    [下载次数:1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
  • 非遗剪纸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创新

    刘家全;

    本文从传承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非遗剪纸在融媒体环境中的应用表现;以非遗剪纸的艺术特征为基础,分析非遗剪纸的文化内涵,提炼其意蕴表达。同时,将非遗剪纸与融媒体结合,探讨非遗剪纸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创新。

    2020年11期 No.163 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9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 ]

实践与思考

  • UGC短视频冲击下主流媒体的转型——以央视频为例

    米博;

    近年来,为迎合媒介融合、个性化定制的发展潮流,基于移动端的短视频行业有了迅猛的发展。这些新兴的共享方式正在对传统主流的共享方式发起挑战,主流媒体陷入困境。各主流媒体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其中央视推出了"央视频"短视频APP,借以满足大众对信息获取的认知、社交、娱乐需求,巧妙规避了传统媒体线性传播的弊端,缓解了私营性UGC视频生产带来的冲击,成为在主流媒体和大众之间进行信息输送的新兴精神纽带。

    2020年11期 No.163 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7K]
    [下载次数:10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 ]
  • 区块链新闻媒体热的冷思考

    高渊;

    区块链新闻媒体热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现象,区块链为新闻传媒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种技术解决方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区块链在新闻传媒业可能应用的领域和产生的影响入手,总结现有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思考未来区块链传媒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2020年11期 No.163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7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用户思维、跨界经营: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考

    徐心桐;

    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传统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颠覆性的影响。细数传统媒体变革,其实早已发生,但长期处于艰难前行的状态。基于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的变革,媒体融合的发展,应该从用户(观众)需求出发,采用多元经营的理念,开放包容,整合资源,联动发展。

    2020年11期 No.163 20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2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采访“小人物”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张轶娜;

    记者要想把优秀的"小人物"写活,写出触动读者灵魂、引发读者共鸣的好新闻,就要善于挖掘"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从细部特征入手,剖析人物心理,感悟人物情感,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整体向善向上,树立起新时代的行动标杆。

    2020年11期 No.163 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电视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路径再探

    金昳旻;刘如良;王春艳;

    会议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题材来源之一,也是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如何搞好电视会议报道,既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喉舌"作用,又根据新闻传播规律增强会议报道的新闻性与可看性,是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必须继续探索的问题。本文认为,电视会议报道的改革与创新应遵守新闻规律,突破固化模式;跳出会议程序,传播实质内容;丰富呈现形态,讲究报道艺术。

    2020年11期 No.163 205-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新时代脱贫攻坚新闻的传播思路

    郭然;

    新闻是思想宣传的工具,是传达民情民意的有效手段。新时代媒体对于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应体现应有的效果与作用。脱贫攻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应体现国家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性。本文以传统媒体为依托,以新媒体为延伸,对新时代脱贫攻坚新闻的传播思路进行探析。

    2020年11期 No.163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融媒背景下广电助力基层党务活动的新实践

    蔡丽莎;毛玮;

    党务活动一直备受基层政府重视。江苏省无锡市各街道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牢牢把握政治热点,与城市广电深度合作,开创了"××新课堂"的全新模式,运用当下流行的传播手法,把基层的教育轮训计划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切实把推进党员干部"提质强能"的诉求落在了实处。无锡广电文化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喉舌作用,全案策划,持续跟进,确保主题活动在基层融媒条件下高品质完成。

    2020年11期 No.163 20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口述历史纪录片字幕的翻译策略——以中越合拍纪录片《南溪河畔》为例

    周小琼;

    本文主要从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特点入手,以中越合拍纪录片《南溪河畔》的中越字幕翻译为例,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译例,探析口述历史纪录片中直译、增译、减译等翻译技巧,深入分析口述历史纪录片字幕翻译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2020年11期 No.163 210-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1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 网络舆情形成因素探析:主客观条件、现实原因及心理动因

    孔建华;

    科学应对网络舆情,必须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因素和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运用主客观分析基本方法,探讨网络舆情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急剧增多,公共信任危机逐渐加大,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和蔓延,网络言论控制的措施失当,网络非理性表达占据优势等构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现实原因。而网民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和群体认同心理则构成了网络舆情形成的心理动因。

    2020年11期 No.163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1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 ]
  • 网络化时代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规律

    李三辉;

    群众关切热烈与民意反映集中一直是网络舆情生成与扩展的内在逻辑。当前,网络舆论主要有思想争论、反映问题、突发事件三大类型,呈现出爱国舆论力量增强、理性思考情绪宣泄并存、关注切身利益与社会热点、舆论漩涡易发频发等特点。从发展轨迹看,网络舆情多以事件为核心,经由网络聚焦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发展成舆论旋涡。随着舆情问题解决或舆论旋涡更替,原有舆论热度消退,新的舆情事件循环经历形成、高涨、蔓延、消退四个阶段。

    2020年11期 No.163 21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4K]
    [下载次数:8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教育连线

  • 基于融媒体平台的新闻采写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杨杰;

    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采写传统单一的线下授课方式与业界的实际发展脱节,课堂教学滞后于新闻实务需求。以媒介融合理念创新新闻采写教学,将融媒平台运用于新闻采写课程的各环节,以混合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深谙融媒思维且业务精湛的新闻人才,是对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2020年11期 No.163 217-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全民直播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李璐;

    近年来,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介迅速发展,加之新时代受众较强的互动社交诉求,形成了一个"全民直播时代"。本文在分析网络平台直播主持人语言样式的基础上,为推进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发展与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创新提出探索性建议。

    2020年11期 No.163 218-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 ]
  • 高校“微电影创作”课程实践教学困境与路径优化——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郭腾飞;

    微电影作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产业载体,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国内高校陆续开通了微电影相关课程,从而为市场输送专业化的微电影人才。但是在当下的微电影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模式传统、作品质量不高以及与市场严重脱轨的现象。对此,应在分析高校微电影创作课程改革的现实基础以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出发,在微电影创作实践教学过程中导入情境式教学法,从课堂情境、创作情境以及市场情境三方面创新微电影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2020年11期 No.163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1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 湿传播模式下大学生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路径研究

    王妍;

    本文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与时代性,探究湿传播模式下,以大学生为主体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路径。通过外显的空间、隐喻的语言和无声的沟通来搭建湿传播的模式和赋能机制,利用区隔、分享、互动和动员对社交媒体进行加湿,完成政治行动的实践落地,激发大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和自觉宣传的意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2020年11期 No.163 22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3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壮美广西 智慧广电”惠民活动揭牌社区全媒体信息室

    朝阳;

    <正>10月17日是国家第七个扶贫日。这一天,"壮美广西智慧广电"惠民活动在马山县最大的异地搬迁安置点白山镇合诚社区举行启动仪式,并为"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第一个社区全媒体信息室揭牌投入应用。"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自2019年4月开工,共新铺设广电光缆达4.6万公里,全区1万4千多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广电光缆,通广电宽带,通广电云。

    2020年11期 No.16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